LogoLogo

热线电话

Logo(小)

您的位置: 网站首页>>公司新闻

全国服务热线

15915934591

广州首次举办地方家谱知识展览

发布时间:2020-01-09 10:10:16

  
       “不要问我从哪里来,我的故乡在远方……”无论身在何处,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疑问:我们的祖先是谁?我的根在哪里?我们从有关文献记载中只能查找个大概,要把这个疑问弄得清清楚楚、了解自己祖先的详细情况和家族的繁衍变迁,惟有查找姓氏谱牒。然而,传承千年之久的姓氏谱牒,却在战乱中大量散失,特别是在“文革”中,在“破四旧”浪潮中,绝大部分姓氏谱牒被当做“封资修”付之一炬,只

有很少一部分侥幸逃过一劫。时至今日,要想寻觅一部完整的姓氏谱牒,可谓难之又难。
       清明将至,为方便市民寻根问祖,研究姓氏文化,广州市首次举办地方家谱展览。这些天,市档案馆三楼展览厅内人来人往,该馆精心
布展的地方家谱精品展和“姓氏探幽”专题展,把人们的思绪带到了久远的年代,而首次展出的150多部清代、民国和当代新修家谱,更令人大开眼界。清明节到来之际,市档案馆凭借这两大主题展览,成了广大市民寻根问祖的好去处。
      在寻根越发热潮的今天,3月31日,市档案馆举办的《“我从哪里来”——广州地方家谱精品展》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。展现在参观者眼
前的家谱共有150多套,50多块展板既有谱牒文化知识的普及,也有图文并茂的广州姓氏家谱介绍。展出的家谱中,许多已有百年以上历史,纸张泛黄而破旧,有的有明显的虫蛀鼠咬痕迹,它们被保存在密封的玻璃展柜内供人观赏,显得颇为珍贵。还有许多家谱开架陈列在展区,参观者可以翻阅,这些家谱主要是根据老家谱新修的现代家谱。当天,展厅内人头攒动,众多姓氏研究爱好者和前来“寻根”的市民在此参观,或惊叹、或羡慕、或兴奋,如此系统而规模的家谱展览,在我市尚属首次。
       作为重要的地方文献档案,市档案馆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就非常重视征集地方姓氏谱牒,经过多年的努力,陆续征集到50余部800余册广

州姓氏谱牒,成为我市收藏地方家谱数量最多的机构。在此次地方家谱精品展中,深藏档案库房多年的广州家谱精品终于与市民见面。如民国35年(1946年)编修的《云阳殷塘曾氏宗谱》20卷,明确记载了今司徒镇银光曾甲村的曾氏为北宋名臣曾布的裔。曾布(1036-1107年)曾任北宋右相,是“唐宋八大家”之一曾巩的弟弟,曾是王安石变法推行新政的重要助手。《珥塘荆氏族谱》则记载了这样一个信息:丹阳皇塘等地的荆氏,是西汉开国皇帝刘邦从兄刘贾的后裔,荆姓出自刘姓,密不可分。
        尤为难得的是,为期一个月的本次地方家谱精品展得到了苏南地区常州、无锡、江阴等地谱牒研究专家学者和收藏爱好者的大力支持,
同时展出了他们收藏的精品家谱。
       如常州市谱牒研究会会长朱炳国先生带来其收藏的广州《束氏家谱》、《步氏家谱》等谱牒,其中《束氏家谱》序言的文章,竟是晚清
重臣曾国藩撰写。
      市档案局局长周祥庆告诉记者,家谱与正史、方志是中国历史大厦中的三大支柱,它涉及人口学、社会学、民族学、经济史、人物传记
、宗族制度及地方史资料等诸多方面。广州谱牒档案资料作为一种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,蕴含着大量地方历史文化信息,是研究广州史学、提升广州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资源。档案部门在聘请吉育斌主编《广州家谱提要》的基础上,今后将多途径搜集、保存、整理家谱资料,并依托刚成立的姓氏文化研究会开展姓氏文化研究,有计划地推出一批高质量编研成果,服务全社会。

CopyRight @2020 All Rights Reserved.广州市泰德纸品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

  • 此站支持多端浏览此站支持多端浏览